1904年出生于诸城枳沟镇普庆村的张希贤,本名则昔,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石民的后代。作为名门望族之后,他于1961年逝世。张石民曾位列诸城十老之列。
张石民,本名张侗,字同人,号石民,出生于山东诸城枳沟镇普庆村。这位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在经学、子史、诗词、书画等领域造诣深厚。其性格超然物外,淡泊功名,颇具隐士风范。晚年选择在五莲九仙山过起了隐居生活。
张希贤的军旅生涯颇为传奇,从地方武装起步,其经历横跨国民党部队、日伪政权武装,最终加入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平安度过晚年。
他七岁开始接受教育,在村里私塾完成了七年学业,随后在枳沟高等小学顺利毕业。
1922年,他被济南正谊中学录取。
1925年,他完成学业返回家乡,在当地小学担任教师。他天性喜爱四处游历,难以静心从事教学工作。
1926年,经王立哉和张菊田引荐,他正式成为国民党成员。
1927年,他担任了国民党在诸城县党部的干事职务。
1928年,他成功当选为县党部的候补执行委员。
1929年,他受命担任国民党嘉祥县特派员一职。
1930年,他加入了王立哉所在的国民党改组派。
1936年,他被任命为诸城三区区长,同时兼任常备队队长一职。
1937年冬季,张带领的常备队被并入国民党别动总队二八支队,担任第三分队的分队长。
高树勋率领的国民党第十军团新编第六师于1938年将其整编为第三旅第六团,并由其出任该团团长。
1939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其整编为"山东保安十二旅",由他出任旅长,麾下兵力达2500余人。
1941年2月,一支部队在凤凰庄与入侵日军展开激战,成功击毙日军小队长尾村及两名士兵,并缴获了部分战利品,这一英勇表现赢得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嘉奖。同年,在麦收前夕,300多名日伪军突袭红杏沟,遭到该旅一团的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团长王幼农不幸中弹牺牲,敌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此时,国民党高层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地方部队之间互相吞并。
在张步云部队的持续攻击下,最终选择投靠日本侵略者。
在抗日战争期间,诸城周边除了张希贤的部队,还活跃着厉文礼、张步云和李永平三支主要武装力量。这些势力为争夺地盘频繁发生冲突,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1942年春季,张步云率领部队对张希贤部发起全面攻势,迫使后者遭受重大损失。面对难以抵挡的进攻,张希贤部最终选择投靠国民党五十一军周毓英。与此同时,张步云所部不仅发动军事进攻,还突袭了张希贤位于马耳山下张家沟村的家属,残忍杀害了其双亲和五弟。这一系列事件促使张希贤决心另寻庇护,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1942年9月,为寻求庇护并维持自身力量,张希贤选择投靠日军。他首先被任命为皇协军第一支队司令,随后调任至伪诸城保安大队,担任副大队长职务。
1943年6月,滨北办事处针对伪军展开了策反行动。通过深入剖析张希贤及其部下的双重立场与思想动向,明确了具体的策反策略。陈超然等骨干被派遣执行任务,经过一年多的耐心劝说,成功促使张希贤转变立场。
1945年1月,张率领千余名官兵发动起义,受到解放区群众热烈迎接。这支起义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独立第三旅,由张担任旅长。而张希贤麾下拒绝归顺的第二、第三、第六团,很快就被其他伪军收编。
在泊里战役与诸城二次解放的战场上,这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张希贤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担任山东省烟草公司副职负责人、华东地区税务专卖机构副主管以及上海烟酒糖业公司副职领导。1961年4月,他在华东医院因病去世。
配资门户官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