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时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员的赵寿山抵达陕北米脂,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赵寿山在与毛主席见面时,情绪高涨,激动地表达道:“毛主席,我渴望留在陕北,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主席微微颔首,应道:“你乃难得的将帅之才,依我看,不妨直接去担任彭德怀将军的副手,担任副司令一职。”
听闻此言,赵寿山心中一震。想他昔日亦系国民党成员,而今毛主席竟对他如此信赖,竟直接委以重任,命他担任副司令员,与彭德怀并肩作战。
赵寿山,户县,陕西人氏,年方十六便投身革命洪流。毕业后,他加入杨虎城将军麾下,因才华与忠诚,深受杨将军的信任与厚爱。
在“西安事变”的动荡时期,赵寿山作为杨虎城的得力部将,抵达机场热烈迎接周总理,由此与中共人士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在力促蒋介石采纳建立抗日合作统一战线的提议之际,周总理阐述了中共的方针与立场,这深深触动了赵寿山的心弦。自那时起,他的心开始向中共倾斜,萌生了加入中共的愿望。
在西安事变落幕之际,杨虎城携家属远赴海外避难,而张学良则被软禁。作为事件的见证者,赵寿山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深感绝望。他困惑不解,面对外敌压境,为何蒋介石仍旧执着于内部争斗?
彼时,左权、彭德怀等中共将领亦活跃于陕北,赵寿山积极与他们结交,与之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谊。私下里,他不畏艰险,屡次冒着国民党政府的耳目,秘密为陕北的军民输送粮食与武器。
由此,毛主席得出结论,尽管赵寿山身为国民党成员,他却是一位心怀良知的中华儿女,与张治中同出一辙,始终致力于国家和平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
1942年十月,经由彭德怀的引荐,赵寿山悄然投身于共产党的行列。蒋介石虽察觉到了异样,却苦于缺乏确凿证据,无奈之下只得将赵寿山调任至甘肃,担任第三军总司令之职。
所谓“司令”,实则不过是一名“教官”,赵寿山在职位上并无实质性的权力。
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蒋介石与中共的关系彻底决裂,赵寿山亦不幸沦为软禁之身。幸得董必武伸出援手,他得以秘密潜入陕北,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赵寿山未抵达陕北之前,贺龙将军与彭德怀元帅已先行拜访毛主席,就赵寿山的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对赵寿山甚为赏识,均希望他能加入各自的麾下,共谋事业。
毛主席与赵寿山同志相遇时,不禁笑着调侃道:“赵寿山同志,你如今可谓是声名显赫,贺老总与彭老总屡次前来找我,恳请我为你安排一份在他们身边的工作。我想了解一下,你对此有何高见?”
赵寿山谦逊地表达:“我的入党资历尚浅,战斗经验亦有限,我仅是想留在陕北,为革命事业贡献我微薄之力。”
最终,毛主席鉴于赵寿山对陕北局势的深刻了解,以及与彭德怀之间深厚的交情,一挥手间,便说道:“你乃难得的将帅之才,我思量,不妨直接前往彭德怀麾下,担任副司令一职。”
赵寿山由此步入彭德怀的麾下,担纲一野副司令员的重任。建国之后,他先后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的关键职务,为建设新中国倾注了无尽的心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配资门户官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