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793.1公斤!10月11日下午,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金鸡岭村,湖北省意向冠名超级稻品种“珞红优 1564 ”百亩示范方测产结果现场揭晓,超出湖北水稻平均亩产约200公斤,达到国家超级稻产量验收标准。
本次测产受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委托,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水稻育种、栽培、推广等领域7位专家进行,结果将被用于申报认定超级稻。这意味着,“珞红优 1564”离冠名超级稻又近一步,鄂产超级稻家族有望迎来新成员。
超级稻类似水稻中的“尖子生”,是对产量比一般品种大幅提高(大面积推广增产15%)、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的荣誉称号。我国超级稻品种,按照其产地和熟期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体指标要求。其中,长江流域一季稻超级稻认定需两年、两个百亩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国家区试中增产达到8%的品种只需一年)。
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优良的产量表现和品质特性,集成配套一批栽培技术,对示范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截至目前,经农业农村部确认,全国已冠名超级稻的品种100余个,湖北有4个:两优287(湖北大学选育)、珞优8号(武汉大学选育)、广两优香66(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选育)、春9两优70(长江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
“珞红优 1564 ”是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朱仁山教授团队选育的红莲型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至202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4千克,比对照增产8.29%;202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5千克,比对照增产9.1%。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2024年入选湖北省主导品种。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以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团队,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海南“红芒野生稻”与江西种植稻“莲塘早”杂交创制而成的水稻良种,是湖北省原创农业科研成果。近年来,朱仁山教授团队瞄准高产、优质、抗逆兼顾的育种目标,在保持传统红莲型杂交水稻高产、抗逆、抗病特点的同时,通过遗传改良,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
作为新一代红莲型杂交水稻代表,“珞红优 1564 ”突出优势就是好吃、抗病、省药省肥,米质达到农业行业二级标准,被湖北省种子协会、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认定为荆楚粮油“好吃大米”,更符合当下市场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记者当天在测产现场看到,“珞红优 1564 ”示范方位于浠水县汪岗镇金鸡岭村12 组,种植面积200 亩,水稻长势均衡,熟相良好,无病虫害、无倒伏。两台收割机忙碌穿梭于田间,饱满的稻穗不断被卷入切割、脱粒、粉碎稻秆中,不一会儿便形成了金黄的稻谷堆。
田块主人陈胜林说,今年七八月高温少雨,“珞红优 1564 ”耐高温性强,结实率基本不受影响;9月又迎来两次台风,不少稻田被吹得东倒西歪、倒伏减产,它却依然坚挺,产量稳稳的。更令陈胜林高兴的是,“珞红优 1564 ”比一般杂交稻米品质好,米厂更愿意收购。
当前,“珞红优 1564 ”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信阳等地区推广超100万亩。今年底,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将汇总所有意向冠名超级稻品种的测产结果、推广面积,尽快发布新一批超级稻冠名名单。
朱仁山团队计划,明年进一步加大“珞红优 1564 ”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力度,以应对近年来该片区频繁发生的水稻高温热害。同时,加快推进与沿海地区合作,推动“珞红优 1564 ”在盐碱地加大试种推广力度。经鉴定,“珞红优 1564 ”全生育期耐盐等级为3级,对拓宽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希望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湖北智慧。”这位年近六旬的水稻科学家面露期待。
配资门户官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